-
昭通招商引资集中签约推进产业多元发展
在2022年第一季度,云南省昭通市成功举办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,签约项目众多,覆盖全市多县市区,涉及绿色能源、新材料、文旅康养等多个领域,吸引投资额达数百亿元,充分展示了当地产业招商的丰硕成果,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 一、项目规模与覆盖面 此次集中签约项目覆盖昭通市所辖全部县市区,包括昭阳区、鲁甸县等多个区域,体现出招商引资策略的广泛性和均衡性。项目投资规模涵盖小型到大型类型,其中有多个项目投资超十亿元,整体协议投资总额显著,彰显昭通市作为招商引资热点的吸引力。通过科学规划与精准对接,昭通市在项目实施中强化风险管控与合规监管,确保所有项目严格遵循国家产业政策与环保要求,避免了低效重复建设,为产业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 二、产业分布与战略意义 签约项目涉及绿色能源、绿色硅铝、高原特色农业、新材料、文化旅游康养五大核心产业,这与云南省打造绿色能源强省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。绿色能源项目包括风电光伏设施建设,推动清洁能源占比提升;绿色硅铝产业聚焦环保材料生产,助力昭通市依托丰富资源发展低碳制造;高原特色农业项目加强苹果、马铃薯等优品基地建设,提升当地农产品附加值;新材料项目以硅基材料为主导,瞄准高科技产业链补短板;文化旅游康养则依托大山包、温泉等自然资源,开发乡村旅居模式。这些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,支持昭通市从传统资源依赖型向绿色创新转型。 三、区域联动与协调发展 项目覆盖昭通市十一个县市区,包括边远县域,促进资源要素的均衡配置。通过招商引资机制,各县市区协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与投资环境优化,形成产业集聚效应。这不仅加速县域经济互补互促,还带动就业岗位创增与农村人口转移,有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。地方政府与市场主体建立长效对接平台,强化服务保障,确保项目落地实施高效透明,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。 四、经济贡献与可持续发展 招商引资集中签约显著提升昭通市经济活力,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链升级。项目实施过程中,昭通市坚持绿色优先原则,避免高污染产业引入,推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增长。据权威评估,此举贡献于地区生产总值提升与服务贸易拓展,并培育本土企业创新能力。与此同时,昭通市深化营商环境改革,通过政策支持与法制保障,吸引更多外部资本流入,构建开放包容经济新格局,确保长期稳健增长态势。 五、未来规划与战略展望 面向未来,昭通市将继续强化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增长引擎,聚焦优势产业深度发展。依托国家级示范平台与数字招商工具,提升项目质量与投资精准度,探索绿色金融与产融结合创新模式。地方政府将完善公共配套服务,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人才引育机制,推动昭通市打造区域性产业高地。这一战略不仅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,还将释放发展潜能,实现产业增值与社会福祉共赢,为昭通市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提供坚实支撑。
2025-07-02
-
昭通市深化“店小二”服务机制 精准纾困解难助推招商引资
昭通市深入开展“千名领导挂千企、当好暖心‘店小二’”主题活动,贯彻落实云南省委、省政府推进作风革命、效能革命部署要求,通过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“双提升”专项行动,帮助企业纾困解难,激发市场活力,全面助推招商引资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。活动开展以来,首批企业反映问题已全部整改销号,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。 一、高位推动构建精准服务机制。为切实破解企业发展难题,2024年,昭通市先后组织召开中小企业代表座谈会、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,通过面对面交流形式畅通政企沟通渠道。市委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及商会代表深入交流,详细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、政策落实、要素保障等方面的诉求。会后,昭通市委督查室迅速梳理汇总形成《民营企业反映问题(第一批)清单》,明确问题类型、责任单位及整改时限,建立“收集—交办—整改—反馈—销号”闭环工作机制,确保企业诉求事事有回音、件件有着落。 二、部门联动提升问题整改实效。问题清单交办后,昭通市各相关部门迅速响应,成立专项工作小组,主动对接企业负责人开展实地调研。针对企业反映的行政审批流程优化、惠企政策落实、融资渠道拓展、用工用地保障等共性及个性问题,各部门逐一剖析成因,制定“一企一策”整改方案。在政策解读方面,组织开展专题宣讲会帮助企业理解最新扶持政策;在审批服务方面,推行“容缺受理”“并联审批”等机制缩短办理时限;在要素保障方面,协调金融机构推出针对性信贷产品,联合人社部门开展专场招聘会,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。 三、成效转化激发市场发展动能。通过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,昭通市首批清单涉及的企业用地、税费减免、政策补贴等问题均已完成整改销号。企业普遍反馈,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显著增强,问题解决效率明显提升,经营发展信心持续提振。此次行动不仅有效缓解了企业发展压力,更推动形成“亲商、安商、富商”的良好营商环境,为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。随着市场主体活力不断释放,昭通市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,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,为全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2025-07-02
-
彝良南部新城基建项目开工 构建内联外畅交通网
2023年,彝良县南部新城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正式开工建设。该项目涵盖高速公路连接线、道路提升改造及加油站等关键设施,总投资3.7亿元,建设工期12个月。项目的实施将完善区域交通网络,优化营商环境,为招商引资奠定坚实基础,助力彝良构建“内联外畅”的发展新格局。 (一)交通网络升级:从“高速时代”到“内联外畅”新格局 2023年2月,宜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,该高速连接四川宜宾与云南昭通,全长约160公里,其通车标志着彝良县彻底告别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,迈入“高速时代”。此次开工的南部新城高速公路连接线,作为宜昭高速与南部新城的重要纽带,起点接宜昭高速彝良收费站,终点连接吴红路,将直接串联起吴红路、发界新区1号路等城市主干道,形成“对外依托高速联通周边、对内路网纵横覆盖新城”的交通体系。连接线的建设不仅缩短了新城与外界的时空距离,更通过与既有道路的衔接,提升了区域交通的通达性和便捷性,为构建全域“内联外畅”的交通大格局奠定了关键基础。据彝良县交通运输部门介绍,该连接线设计标准为双向四车道,时速60公里,建成后将实现南部新城与宜昭高速的快速转换,进一步强化彝良在滇东北交通节点中的地位。 (二)新城功能完善:基础设施配套助力产城融合 南部新城作为彝良县城市发展的重要拓展空间,定位为集居住、产业、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城区,其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开工建设,将显著提升区域综合承载能力。发界新区1号路的提升改造工程,涉及道路拓宽、路面硬化、排水系统完善及绿化亮化等,改造后道路宽度将由原来的12米扩展至20米,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,同步配套建设地下管网、交通信号灯及路灯等设施。这一改造不仅优化了道路通行条件,改善沿线居民出行环境,还将为新区产业布局和人口集聚创造有利条件。加油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,则聚焦民生需求和城市运行保障,按照标准化设计建设,配备先进的加油设备和安全设施,填补了新城在能源供应等领域的空白。此外,项目还将同步推进沿线绿化景观建设,打造“一路一景”的城市道路景观,提升新城整体形象,为居民提供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。 (三)发展动能积蓄: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,也是吸引投资、集聚产业的关键要素。彝良县南部新城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实施,将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,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,为招商引资提供有力保障。据彝良县发展改革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,近年来彝良县围绕“产业兴县、项目为王”的发展思路,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,此次南部新城项目的开工,正是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。随着交通网络的完善和城市功能的提升,南部新城对产业项目的吸引力将显著增强,有望吸引更多农产品加工、轻工制造等优质企业入驻,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,创造就业岗位。同时,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将注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,通过完善城乡交通连接,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,推动城乡融合发展。项目建成后,将成为展示彝良发展活力的新窗口,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,为彝良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
2025-06-30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